找到相关内容15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勐泐大佛寺结构--配殿戒堂及方丈楼

      (17)、降龙罗汉。即摩訶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陀於灵鹫山拈花微笑,不说一语,唯有摩訶迦叶明白佛法应以心去体会,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   (18)、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慈心观,降伏心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0568868.html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慈是与乐,即给予众生得到安乐;悲是拔苦,帮助众生远离苦恼;喜是想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喜悦;舍是冤亲平等,一视同仁。  慈心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去关爱或怜悯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们获得快乐。慈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发自内心的情怀,他与染污为性的世间的爱不同,完全超越世间的一切烦恼。慈心最大的利益就是有助于对治心。修悲心,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努力去解脱他们的痛苦,是与冷酷的行为相反的。...

    湛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5439196.html
  • 如何生起菩提心

    能逐渐断尽憎爱。   五、修慈  慈心具有很大功德。《宝鬘论》云:“每日三时中,施食三百罐,不及须臾顷,慈获福一分。”意即瞬间对众生生起慈悲也比每日三时施食所获福大。若有慈心,天人敬仰。佛陀也是凭仗慈力败彼魔军,所以慈心是最殊胜的守护力量。  慈心应次第而,首先对今生父母亲人修慈,其次对一般无关之人修习,然后对怨敌修习,再对十方一切有情修习。如是数数思维,以种种悦意妙乐施与众生,令其满足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03063540.html
  • 略论弥勒信仰

    一阿含》经中就说,他与释尊(未成之前)是当时唯有的两位菩萨。  唐代慈恩法师窥基在其婀弥陀经疏》中说:  阿逸多菩萨者,依新译《称赞净土经》,  翻为无能胜,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  慈心,多入...忍心为大地。”这就是说,在常慈心,常人慈定的同时,也要伴随着多修忍心,多人忍定,因为忍是对治贪、嗔、痴、慢、疑的最好法门。这样才会不骄不躁、不恼不杀,恒与众生常安乐。  二、兜率净土信仰  弥勒菩萨...

    余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20165683.html
  • 弥勒精神与太虚人生佛教思想

    慈心三昧,观察一切众生本性平等”。太虚大师说:“弥勒菩萨常以欢喜笑脸迎人,不分善恶慈心相向,平等施与,可做此(利他)行者的代表人物。”这“慈”心很重要,佛经中说将来在弥勒菩萨下生时,世间人都是慈悲...成为优美,同时还能领导大众,为大众解除痛苦,使大家安宁得利”,这是“人生的所谓善”e,同时也是人生佛教提倡的大慈大悲救世救人利人利他以成佛的菩萨行。  4.弥勒常慈心三味,哀悯众生,于苦恼众生令其得乐...

    邓子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41766399.html
  • 弥勒精神与太虚佛教思想

    菩萨的慈心悲愿。太虚大师说,弥勒菩萨“以慈为姓者,具大因缘,故不但因地以慈为姓,即至果位犹名弥勒”,因其从最初发心即不食肉,悲悯众生,“常慈心三昧,观察一切众生本性平等”。太虚大师说:“弥勒菩萨常以欢喜笑脸迎人,不分善恶慈心相向,平等施与,可做此(利他)行者的代表人物”。这“慈”心很重要,佛经中说将来在弥勒菩萨下生时,世间人都是慈悲的,行十善法,那时人间就是净土。弥勒菩萨的国土以慈建立,则也...

    邓子美 王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4971692.html
  • 湛如法师: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慈、悲、喜、舍四种心,或入慈、悲、喜、舍四种禅观。慈是与乐,即给予众生得到安乐;悲是拔苦,帮助众生远离苦恼;喜是想众生离苦得乐而心生喜悦;舍是冤亲平等,一视同仁。    慈心的时候,我们要主动去关爱或怜悯所有的人乃至一切生物,使他们获得快乐。慈心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发自内心的情怀,他与染污为性的世间的爱不同,完全超越世间的一切烦恼。慈心最大的利益就是有助于对治嗔心。修悲心,...

    湛如法师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63373199.html
  • 慈心定的修法(舍弃我禅师著 Divide Abodes 选译)

    事而生起慈爱。当你选择了某人作为慈心观的对象,这就是你慈爱的土壤和源泉,你的慈爱将深深扎根并发散到遥远的它方。   AROUSING OF METTA 激发慈爱慈爱的近因是可爱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不要失去控制:比如我们回想一个人,然后就想到一起做的事;想了好一阵子,才意识到忘了慈心观。因此为了有利于产生深的定力,我们必须专注地对一个人慈爱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在激发慈爱时,要小心不要想得过分...

    汤华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1449340.html
  • 一家行慈家幸福 一国行慈国太平

    修习慈心福德之一分。   所以,修心比在外相上修行更加重要,后者虽然辛苦、持久,善心却微弱、狭小,前者只片刻,但内在是祈愿一切众生具足安乐的大慈心,所以无法相比,就像每天燃三百根蜡烛的光明,远远...如是明示,若仍不知努力趣入,岂非愚者?若诚信圣言,谁不死心虔修呢?   “天人皆慈爱,彼等恒守护,喜乐多安乐,毒刀不能害。无劳事得成,当生梵世间,设未能解脱,得慈法八德。”   慈心到究竟,可得...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慈心|菩提心|爱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21133220484.html
  • 苦乐淡其心

    慈心得来的。”   “做人奴婢,是负债不还、不礼三宝的果报;为人丑黑,是遮佛光明的果报;身材矮小,是轻慢人的果报;愚昧无知,是不求学的果报;性格专愚,是不教人的果报;为人喑痖,是诽谤人的果报;...察觉,像“无常即苦”’,就是我们不易察觉的苦。   其实佛陀也并不否认人生有乐,譬如世俗间的天伦之乐,五欲之乐;出世法的厌离之乐,无着之乐等。但这一切乐,都包含在苦内。为什么呢?因为根据缘起的...

    明一法师

    |体验|修行|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2/20181920886.html